pg电子游戏网站-pg电子游戏官网
《陕西画报》采访报道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
发布日期:2020-07-21    文章来源:    点击量:462    分享到:

   2020年第4期出版的《陕西画报》,以《一位有情怀的出版人》为题,用4个版面刊发了对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的专访文章。文章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建社35周年的发展历程、成绩做法,以及“为中华文化事,做现代出版人”的陕西师大出版人的情怀和担当。

  全文转载如下:

一位有情怀的出版人

——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社长  刘东风

《陕西画报》2020年第4期

  刘东风,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编审。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pg电子游戏网站的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从事出版工作近30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得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称号,荣获我国出版行业个人荣誉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成立于1985年,建社35年来以“刊书载道,立社弘文”为宗旨,以“高质量出版,大市场经营,全媒介服务”为理念,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双效统一原则,在人文学术、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影响,先后有600余种图书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项,多种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前不久,本刊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进行了采访。

  35年来,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如何把握自身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

  刘东风社长:出版总社经历35年的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出版之路,成为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大学职能的重要力量,是传播师大良好声誉和社会形象的亮丽名片,为社会教育文化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开始加速显现,特别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出现后,使得内容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都不得不重新调整或者彻底重塑自身的组织结构、产品形态和营销渠道,以适应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要满足不断快速变化的文化需求。如何重新找到一条适合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路径,如何重新打造出版社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呢?我认为专业化是关键,内容的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化、人才的专业化等等。

  简单来说,出版机构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打造和提升内容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和方向,清晰路径和措施,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如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一直以来坚持“以教育出版为主体,学术文化出版和教育文化服务为两翼”的定位,围绕“汉唐底蕴,文化精品,师范优势,教育特色”持续发力,我们提出以“学界赞赏、社会公认”定位学术出版,以“把脉时代、对接读者、打造精品”定位社科文化出版,以“品牌引领、特色鲜明、市场带动”定位基础教育出版,以“一刊引领、专业开发、综合发展”定位中学教学参考期刊方阵出版服务等,体现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面对互联网时代新变化,还要深入研究书刊产品内容与呈现形态转型融合的问题,提升融合创新的综合能力;要深入研究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的精准对接问题;要提升工匠化的制作及产品管理的专业化能力。打造和提升内容服务的专业化,出版单位需要持续追问读者是谁,读者在哪里?通过确定目标客户群,并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深入研究,用专业化的阅读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需要深刻洞察,并追踪不断变化的读者真实的阅读需求,适时调整产品与服务,提升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络的能力,通过打造线下场景化、线上社群化、产品情感化、服务专业化的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更具特色的阅读体验;同时,出版单位还必须特别重视和提升pg电子游戏网站的版权的获取、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化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多打造原创品牌和独特标识。

  当然,所有这些的关键点在人,在人才的专业化。人才是出版社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变革与重构的根本,包括编辑的专业化、营销人员的专业化、运营团队的专业化等等,在这方面,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也在不断摸索总结。

  总之,在由新技术驱动的经济社会变革大潮中,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只有自觉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大局,走更加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精准定位,保持定力,才能贴近市场,满足需求,实现双效,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新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立足站稳,并获得持续发展。当然,这种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调整与创新,坦荡拥抱变化的勇气和能力,也是出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莫言、著名作家麦家和刘东风共同为《阿来散文集》揭幕

接待俄罗斯科学出版社总裁来社访问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思考,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在这个过程中又做了哪些尝试?

  刘东风社长:疫情对国家是一次大考,对出版单位也是一次检验,检验出版单位面对国家需要的大局观、响应力;在特殊状况下的专业水准、实战执行力;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服务实力、公益服务能力等等。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出版总社依靠自身出版特色和优势,组织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战“疫”家书》《口罩里的爱》《走开!冠小毒》等项目,防疫心理健康指导手册还出版了“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韩文版”等。出版战“疫”是总社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也是总社办社宗旨“刊书载道,立社弘文”的坚持和延续。这些年,社里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选原则,重视精品生产,重视主题出版策划开发。采取有力措施,机制到位,常抓不懈,形成了共识和自觉,也有了这样的氛围和敏感,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顶得上。从今年大年初四就开始动手策划防疫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不到3天就推动上线,正式出版,成为全国防疫心理健康指导第一书。随后又推出该书4个语种的版本,受到好评。疫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确实很大。在编辑出版《战“疫”家书》《口罩里的爱》等项目时,我们也时时为那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奋战在不同岗位的平凡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编辑出版这样的图书,对编辑们也是一场洗礼和升华,大家都拿出了在一线的精神和劲头出版战“疫”。

  在项目设计和组稿过程中,很多专家作者的行为也让人受到感染。总社与《美文》杂志联合发起《共同战“疫”》文学作品征集,邀请全国众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参与稿件撰写,贾平凹不但亲自撰写文章,还担任这本书的主编,同时他还为社里出版的《战“疫”家书》《战“疫”日记》题写书名。穆涛也为这个项目联系作者,编辑稿件,每收到一篇文章他都会在工作群里和大家分享心得。文化学者、诗人薛保勤创作的诗歌被谱成曲,作为抗疫公益歌曲演唱,他也亲自担任了《战“疫”家书》的主编,为抗疫奔忙。疫情面前,参与出版的作者们体现出大爱和担当,令人感动。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出版的百余种战“疫”类图书,就是各个出版机构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长,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准和特色服务,在最快时间内有了这样的作为和成绩。深耕专业,厚植特色,不但是出版社向出版战“疫”交出的答卷,也是出版人长久发力、长远坚持的大课题。

陪同贾平凹等文化学者参观总社陈列室

  请您以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为例,谈谈出版单位如何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转型?

  刘东风社长:网络时代,出版人的价值在哪里?出版人如何善用网络资源及创新的呈现方式为好内容赋能?在多元的社会与文化景况中,传统出版如何找到扎根与蓬勃生长的原动力?

  在我看来,出版是经世致用的哲学,是出版人值得一生付出的志业,不论时代如何更迭,读者需求如何变化,传播平台如何转型,出版人始终要保持对文化的热爱与情怀,对世界的敬畏与真诚,始终要关注内容、关心创意,终究是要在选题的策划创意和好书刊的不断问世中,才有可能收获成事与济世的终极成就感。

  这次疫情,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对数字出版、多媒融合的启示、认知和实践。传统出版受疫情影响迈不开脚步,互联网数字出版、多媒融合风驰电掣,一路畅通,完成了传统出版无法完成的任务。已出版的这些抗疫出版物,纸质书基本上无法同步印制,是滞后的,各个社在网络平台上火力全开,大显身手,网络版、电子书、有声书、视频等各种内容形式交相辉映,利用“两微一抖”及短视频、直播等推送宣传,多媒服务,实现了我们常说的内容资源优势向数字内容服务优势的转化,互联网传播、多媒融合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优势尽显。这次出版大考,因为直接瞄准了读者的切身急需,集中推送全新的优质内容,公益服务、免费阅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和认识,带动着数字阅读市场和融媒服务环境的共建。这些都会促进各传统出版单位更加关注和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和成效,关注5g背景下融媒开发的新变化,拓展传统出版边界,加快推动数字出版融合转型发展。

  请您谈谈身为一个出版人的情怀

  刘东风社长:出版工作是促进文化兴盛,社会进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出版人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记录者,更应该是坚定执着的践行者。我们每天做编辑出版,首先陶冶和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奋斗目标,这种人民美好生活既是物质的,当然也是精神的。作为一个出版人,在这个新时代,要尽自己的责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贡献绵薄之力。

  过去几年,常有悲观者说,纸媒将死。而做出版近30年的我,最大的感受却是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根深蒂固,全民阅读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读书、爱书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书店成了老百姓文化体验的空间,书香成了城市的文化标志,这让人备受鼓舞。我相信,不管再过多少个30年,远离假恶丑,崇尚真善美,亲近身心灵,这样的文化坚守都能让人在脚下的方寸生活之外,看到远方,看到希望。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是目标,是期冀,更是责任。

  出版总社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有文化情怀、责任担当和投入奉献,出版可以大有作为。正是有了这种情怀、担当、责任与作为,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才能够不断深化改革、追求创新、打造精品、奉献社会。我相信,沐浴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浩荡东风,以打造出版精品为己任,以出版精品立身立业的陕西师大出版人一定能够深刻领会出版事业积累学术、传承文化、沟通文明的本质特点和使命,遵照学校提出的“实施精品化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按照总社“坚守事业,挺拔主业,延伸产业,壮大基业”的目标,坚持出版人的价值追求,树立导向第一、质量为本的意识,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多创佳绩,为文化出版繁荣多做贡献。

  “为中华文化事,做现代出版人”。作为出版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砥砺奋进,多出精品。让我们的出版无愧于读者,无愧于时代!

与社里的青年编辑们分享出版与阅读心得

网站地图